成都市政协委员何立新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15日讯(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5月13日上午,成都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在金牛宾馆开幕。5月14日上午,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锦江大礼堂开幕。 随着成都市人口老龄化水平逐年攀升,以及居民改善居住条件愿望的不断增长,老旧小区多层楼宇居民增设电梯的诉求日益强烈。在增设电梯过程中,资金筹措和手续办理存在较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成都市政协委员、民盟成都市委秘书长何立新建议借鉴京沪等市优秀经验,推行“代建租用”模式,做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 现状: 需求大 存在资金筹措和办理手续等困难 2018年8月,成都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推动老旧小区多层楼宇增设电梯工作。2019年,全市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已投入运行162台、正施工安装248台。 “按照《实施意见》,成都市老旧小区增设电梯都是以相关业主为实施主体,这种模式有利于实现业主之间利益协商一致。”何立新表示,但也面临两个突出的困难:一是资金筹措问题。加装一部电梯的费用一般在45万元以上,另需每年维护保养费用约1万元,成都市政府给予20万元补助,剩余部分由居民自行承担,老旧小区居民普遍以中老年人口、中低收入群体居多,这笔费用不是小数。 二是办理手续问题。申请加装需要经过计划立项、规划审批、房屋安全性论证、施工许可和质量技术监督等五个主要环节,涉及房管、规土、消防、质监、市政、绿化等多个部门,对居民而言申报手续繁琐,组织协商、选择供应商、过程质量监督等都面临较多困难。 此外,某些老旧小区还涉及电力、管线等工程改造,前期手续更是复杂。 建议: 推行“代建租用”模式 业主零首付 “我建议借鉴部分城市的成功经验,在老旧小区增设电梯中推行‘代建租用’模式。”何立新介绍,“代建租用”是北京市创新开展的一种加梯模式,先由企业出资安装电梯,后向业主收取使用费,优势在于居民不负担前期建设资金,电梯建成后按年或月付费使用,居民的初期资金压力相对较小、意见相对好协调,收费方法灵活,后期运营管理不用担忧。2018年北京市老楼加装电梯全年开工总计990部,其中“代建租用”模式占到总量的70%,2019年这一比例也占48.4%(此外近一半的电梯是由单位集体出资加装的)。 这种“企业投资、居民付费”的模式能有效减轻居民经济负担和手续压力,减少各种推进阻力和后续维护管理风险,且适用于企业数十部、上百部的大规模安装,有利于企业介入社区相关产业链的经营,形成共享经济新领域。目前,宁波、济南、青岛、上海等城市在工作中都已着手推行这一模式。 何立新认为,成都可借鉴相关经验,创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模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参照“代建租用”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作为特许经营商进入。企业承担全额或一部分工程投资,并负责手续申报、设备安装、维修保养等专业工作,待电梯投入使用后,按居民使用次数刷卡收费,再加上电梯广告位出租、物业费增加返还等收入,使企业可在5至7年内收回投资。业主零首付,在电梯启用后向安装电梯的经营企业购买使用权,按次、按月或按年付租,不使用就不交费。 “二是制定相关政策保障细则。”何立新建议,成都推出针对性政策,鼓励吸引企业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并提供优质服务,做好精细化管理。为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创新电梯加装各种商业模式,可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明确社会资本作为“特许经营商”或“垂直交通服务商”的权责利边界,细化工程技术规范、合同文本、居民费用分摊比例、使用收费标准等具体内容。 第三,则是完善项目设计施工监管。为确保电梯规范安装及日常安全运行,在项目启动之初,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根据不同老旧小区的建筑特点,提前制定多种电梯加装设计方案模板,公布电梯加装特许经营商名单和费用标准清单,供居民参考选择,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重点加强对施工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