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民众普遍期待早日恢复正常医疗服务秩序。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介绍了恢复正常医疗服务秩序有关情况。 全国总体医疗服务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六成左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投入了大量的医疗力量和医疗资源,正常医疗服务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面对这一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各地要差异化地恢复医疗服务。高风险地区,要在做好疫情的防治工作的同时,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患者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低风险地区,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恢复正常医疗服务的保障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全面保障门急诊、住院、手术、检查检验等医疗服务,向人民群众提供日常的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推进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加强远程医疗服务。”郭燕红说,同时优先保障急危重患者和特殊群体的看病就医需求,保障急诊急救全天候开放。 据介绍,目前全国总体医疗服务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0%左右。卫健委将继续加强政策协调,完善激励性措施,加大物资用品保障,指导医疗机构加强精细化管理,按照一院一策、一科一策,推进医疗服务的顺利开展。 此外,接种疫苗对于儿童们预防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除了湖北部分地区,其他省份都已逐步恢复了正常的预防接种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表示,在逐步恢复正常预防接种工作同时,我们要求各个地方要创新一些接种服务的方式方法,比如采取网络电话预约,同时在预约过程中,要比较科学合理地确定好每日的接种量,合理安排接种时段,避免在接种点造成家长和孩子的聚集。 新冠肺炎治愈者健康管理:加强呼吸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 随着治愈出院患者的不断增多,如何更好地加强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医疗救治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郭燕红表示,对于治愈出院的患者,跟踪随访和健康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患者出院前的综合评估,明确后续跟踪随访的事项,安排好未来2-4周的复诊计划。 “对患者的隔离管理、随访复诊、健康监测、康复医疗形成一个连续过程。”郭燕红说,国家卫健委已经颁布出台了有关治愈出院患者康复的方案,明确了对于出院患者,要加强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评估和康复治疗及健康管理。 “根据评估结果,比如说一些轻型、普通型患者出院以后,我们主要指导他们居家康复,不断恢复体力,恢复健康。对于一些重型、危重型患者,在评估相关功能后,通过专业的康复机构和专业的康复人员,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来促进他们全面恢复健康。”郭燕红说。 促进人员有序流动:大多数地区的健康通行码可实现“一码通行” 为促进人员有序流动和复工复产,我国积极开展疫情防控风险数据服务,通过健康通行码实施精准管理。截至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健康通行码可以实现一码通行。 据介绍,我国在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发布了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可能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县域疫情风险等级数据库,实现了基础数据库的统一互认。截至3月19日,各地区共调用了12.89亿次。同时推动健康通行码的技术互通,各省已经完成了技术对接和应用改造。 “健康通行码互认的难点主要是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的不同,目前全国低风险县域已占98%,各省份正在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和内容要求,加快向全国一体化平台汇聚本地区防疫健康信息的目录。”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说,各地依托全国一体化平台,正在深入推广健康通行码互信互认应用,作为在交通卡口、居住小区、工厂厂区以及一些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通行凭证。 为进一步推进低风险地区的复工复产,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从员工的健康管理、定点就医、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清洁消毒、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和发现病例后的应对措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对来自高、中风险地区以及境外人员,要按照属地要求做好健康管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的人员,如果没有可疑症状无需采取隔离措施;低风险地区,从事接触粉尘、化学毒物这些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要按照职业健康规范要求佩戴口罩,其他员工可以不佩戴口罩;目前还在从事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职业暴露人员,还是要按照《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要求佩戴口罩。”王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