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网络盛世,安全为基。 24年弹指一挥,一张网络惊艳全球。全世界最大数量的网民在中国,“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中国、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共识、网络强国战略成为治国理政之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网信事业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相辅相成,“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 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倏忽两年过去,网络安全为何仍须放在与网络发展同频共振的地位? 一言蔽之,居危思危,居安更要思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为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庞大的网络世界版图,承载着复杂的公共利益与社会关系。 一方面,从国家来说,互联网业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大主权空间。网络安全不安全,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命脉和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从企业和公民来说,网络安全关系到切身的自由与权利。去年5月12日晚,勒索病毒在全球范围大爆发,在短短24小时内迅速席卷全球超过150个国家,感染了超过30万台电脑,造成了近80亿美元的损失。时下,新型勒索病毒再度来袭,这回不要比特币了、但要玩《绝地求生》一小时才能解锁。这些网络犯罪与流氓行为,成为网络化生存中的暗伤。 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特别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难以有效应对国家级、有组织的高强度网络攻击。这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难题,我们当然也不例外。 事实上,中国网络安全形势并不乐观。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收集到的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累计15981个,较2016年增加47.7%;感染网络病毒的终端有2095万个,相比2016年下降29.8%。抽象数字的背后,是网民经济利益的损失、合法权益的受伤。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个技术漏洞、安全风险可能隐藏几年都发现不了,结果是“谁进来了不知道、是敌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长期“潜伏”在里面,一旦有事就发作了。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全新的国家安全理念时,便将网络安全囊括其中。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之后,中国网络安全事业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捍卫着网络世界的秩序和权益。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在制度设计上,防线越织越牢。2016年12月发布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维护国家在网络空间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2017年6月,全国网络安全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框架性法律《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国家标准来了、行业标准到了,中国网络安全进入标准化时代。在专项治理上,重拳出击不手软。仅去年上半年,就有1225人因非法提供、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被起诉,检察机关与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62起重大电信网络诈骗案,批捕14540人、起诉11590人。在全民意识上,安全意识得民心。比如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辐射人次超4000万;三大运营商向用户发送普法警示短(彩)信累计45亿多条。宣传周、成就展、夏令营、大讲坛、高峰论坛……中国好网民越来越多了,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构建起来了。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眼下,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要增强全民的网络安全责任感、使命感,让“不是法外之地”的网络世界山明水秀,让“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亿万网民正气昭然。在这个奋斗得福的新时代,网络安全当扬帆致远,护航中国梦澎湃向前!(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