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视窗_四川崇州新闻门户网

新展丨什么神仙展览!“含金量”这么高!

来源:互联网 作者:重庆视窗 发布时间:2022-02-14

  特制海报:冬至石犀与财神

  成都12月21日讯( 何佳欣)12月21日从成都博物馆获悉,“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将于12月28日启幕。

  据了解,本场展览由成都博物馆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厦门市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等9家博物馆通力合作,共同策划的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为核心的精品文物特展。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3月20日。

  这是一场国内迄今为止,最系统解读财神的起源与发展及民间祈财习俗的展览。展览将全面展现中国财神信仰的发展脉络,完整呈现传统财神谱系,深度阐释各类祈财活动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

  这也是一场“神仙”云集、“含金量”极高的展览——关公、赵公明、增福财神、和合二仙、刘海蟾、土地公等众多祈福迎祥的“神仙”纷纷汇聚;汉朝金饼、开元通宝、南宋金牌等历代货币与珐琅聚宝盆、青铜摇钱树等寓意富贵吉祥的展品更是齐聚展厅,让我们得以走近财神,走近底蕴深厚、绵延久远的中国传统财富文化!

  金牌 宋 成都博物馆藏

  金饼 汉 中国财税博物馆 藏

  金饼金牌,金玉满堂

  三千年前,我国出现了最早的货币——贝币;北宋时期,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名为“交子”的纸币从四川成都发行开来;现代,数字经济又打破了传统货币的模式……货币形式的演变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前进相映成趣。

  但自古以来,有一件东西在人类历史上稳稳坐着财富度量的“头把交椅”,那就是黄金。即将在展览中展出的汉代金饼重约250克,约为当时的一斤。金饼整体圆润,表面略凹,外廓清晰,其上有人的姓氏戳记。时隔千年,金饼上光泽微现,为人民展示了彼时已较为成熟的提纯技术。

  时至宋代,社会经济因变革而腾飞,商品经济高度繁荣。1977年,成都金牛区保和公社出土了部分宋代窖藏金器,其中便有不少金牌。这些金牌呈长方形,其上大多錾刻有文字,一般代表地名、铺名、工匠姓名、黄金成色等信息一目了然,不仅展现了宋代成都万商成渊的繁华盛况,也为后人研究宋代商税制度提供了参考。

  铜胎掐丝珐琅聚宝盆 清 中国财税博物馆藏

  聚财宝盆,生生不息

  也许从“钱”出现的那天起,人们对于财富的向往就蕴藏在了日常点滴之中。自两汉至明清,瓦当、铜镜、陶瓷、压胜钱币等都成为祈财信仰的重要载体。

  聚宝盆,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宝物,传说放进去什么,就会变成同样的更多的物品,蕴含着老百姓企望财富取之不尽、生生不息的观念。聚宝盆的形象,也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许多故事与传奇里的重要道具。

  比如在动画电影《天书奇谭》中,主角蛋生就用聚宝盆为乡亲们找回了遗失的财物;知县抢得聚宝盆后喜出望外,不料却为其变出了八个爸爸,剧情荒诞幽默,令人捧腹。

  清朝周人龙在《挑灯集异》里也记载了关于明朝巨富沈万三与聚宝盆的故事:“万三妻偶遗一银钗于盆中,银钗盈满,不可数计,以钱银试之亦如是,由是财雄天下。”这一传说中的用途,使它成为了招财纳宝的吉祥象征,渐渐被赋予了财气满满、尽如人意的美好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