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500处!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完成普查 超1500处!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完成普查 成都12月27日讯( 张宇)12月27日,从成都市水务局获悉,自今年6月开展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及相关工作,由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作为技术支撑,组建专业队伍,历时半年完成对全市23个区(市)县14335平方千米的普查工作。 本次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分为2个主类、7个亚类、21个基本类型,截至目前,共查明水文化遗产资源1507处,其中物质类水文化遗产资源1165处,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资源342处。同时对资源进行分级评级,Ⅰ级资源50处,Ⅱ级资源86处,Ⅲ级资源184处,Ⅳ级资源439处,Ⅴ级资源546处。资源数量大,品位高,特色突出。按照各区(市)县分区域进行普查成果与特色分析,各地资源特征明显,时空分布上呈现出西多东少的分布特点。 除了最为人熟知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此次普查还挖掘和完善出新的以往并不为人了解的资源。据普查组负责人介绍,普查工作成果丰硕,期间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资源。如“四渎之首”江渎庙遗址,与杭州良渚水利遗址同为史前最早水利遗址的红桥村护岸遗址,中国最早的四座水电站之一贯子山(玉虹桥)水电站,全国唯一的水事衙门三县衙门,饱含地方故事的东部新区海螺古桥群等,每一处都体现出成都深厚的治水传统,讲述着属于成都的水文化故事。 普查总结提炼形成了集“标准体系、数据管理、成果报告、保护利用、工作示范、宣传推广”于一体的成果体系(即《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报告》《成都市水文化遗产潜力评价与保护利用建议》《成都市水文化遗产示范研究报告(系列材料)》《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总结》《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名录》《成都市水文化遗产普查导刊》),包含文字50余万字,图片5000余条。 围绕资源特点,在前三级资源基础上,重点筛选出江渎庙、浣花游江、文脉堰等20处具备利用潜力的特色资源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地提出具体利用建议。同时建立智慧水务平台水文化板块,智慧化展示海量水文化遗产资源数据。 目前,成都市正在向省上申报《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地方标准。 开展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摸清了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家底,掌握成都市水文化遗产的总量、规模丰度、品级品质等,还用全新的资源观和价值观重新认识与评价水文化遗产,对于保护管理遗产资源,全面加强科学开发保护利用具有积极意义。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进一步丰富天府文化中的水文化底蕴和独特内涵,为全市水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提供夯实基础。为加快成都水文化建设,打造成都特色水文化名片,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了强大支撑,为全省乃至全国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塑造成都样本,贡献成都力量。 (成都市水务局供图) |